這些年,通過國家的扶持,農村在經濟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,農民的生活條件較之前也有了明顯的提升,比如說飲食,從之前的吃不飽到現在的頓頓白米白面的綜合飲食,特別是基礎設施方面的變化,更是讓人眼前一驚,比如之前泥濘不堪,坑坑洼洼的羊腸小道,隨著村村通公路民生工程的到來后,一條條寬敞平坦的水泥路替代了原先的"水泥路",低矮的茅草屋也被磚瓦房替代。等等這些民生工程無不讓人拍手叫好。
更值得一提的就是"村村通路燈"了,之前在農村,一到天黑,一片漆黑,行走不便的同時,更給農村居民的交通安全上帶來隱患,而隨著國家免費給農村安裝路燈后,夕陽西下,以往一片黝黑的農村不再只是星星點點的農家燈火,伴隨著夜幕和升起的炊煙,一盞盞的路燈也亮了起來,照亮了村里的每一個角落!
農村被照亮了,許多村民也激動且高興的說"晚飯后能散步了,再也不害怕走夜路了"。不過讓人想不通的是,隨著村村通路燈安裝一兩年后,許多農民卻開始抱怨了起來。有的農民甚至氣憤的說"還不如不安"。"村村通路燈"是好事,為啥兩年后好事卻成了農民的糟心事呢?
據筆者了解到,農村的路燈普遍存在下面這4個問題,這也是影響農民體驗的三大問題。故而農民才萌生了上面這種想法。
第一,一些地方問農民要路燈的電費
我們都知道,在農村安裝的路燈,一般有兩大類型,一種國家專項撥款建設的路燈,叫綠色農村項目建設路燈,這種路燈大多安裝的太陽能路燈。太陽能路燈是不需要交納電費的。因此從建設到使用,這一整個過程也不會收取農民的費用,還有一種是,農民通過眾籌等方式,自己花錢安裝的路燈,路燈產生的費用需要農民自己承擔。
第二,路燈基本淪為擺設
有些地方的村集體由于經濟基礎較為薄弱,而路燈常年亮著,導致電費負擔太重,無奈之下平時不得不拉掉路燈,而這些地方的農村,到了晚上漆黑一片,路燈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,基本淪為擺設。
第三,路燈安裝的不合理
許多農民也抱怨,在安裝路燈初期,有些路燈施工隊伍無設計圖紙,無資質,因此安裝的路燈位置極其不佳,農村的一些角落根本沒被路燈照亮,道路到了晚上基本上都是黑漆漆的,路燈雖然是免費的,但卻起不到照明的用處。
第四,路燈的維護和后期保養問題
路燈安裝后,需要維護和保養,而有些地方的農村,平常對路燈線路設備運行的維護不到位,短短兩年內,路燈就出現各種問題,而維修則需要大量資金,經濟好點的村集體還好,而經濟薄弱的村集體只能"視而不管"了。長此以往,農村的路燈也會變得越來越少了。